人民公益快讯 据新华网 服务民生是社会组织本质特征的充分体现。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服务、改善和保障民生上的重要作用,2017年,全国各地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服务老年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人员、低收入家庭、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众,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取得了新进展、呈现了新气象。
江苏:跨越千里的握手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近年来,江苏省社会组织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据统计,全省现有社会组织8.6万家,其中社会团体3.5万家,社会服务机构5.1万家,基金会600多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取得显著的社会成效。
江苏省的各类社会组织除了在本地区开展工作,还组织结合优势,积极参与对其他省份贫困地区的帮扶,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江苏、陕西两省相距1000多公里,为响应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号召,2017年底,江苏省民政厅动员全省8万多家社会组织参与苏陕扶贫协作,重点围绕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施一批精准帮扶项目,助力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日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江苏社会组织参与苏陕协作的第一批项目正式落地。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7家社会组织的15个落地项目,无一不有清晰的对接指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贫困大学生资助、适龄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村卫生室基本卫生服务功能、优质农产品销售服务、轮椅捐赠……”一个个暖心的项目“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据悉,首批项目落地后,江苏省将会动员更多社会组织继续向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延伸,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北京: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实在是太方便了,动动手指就给咱送到家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啊。”去超市排队买菜,成了许多老年人头疼的问题。受益于草桥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建设,家住北京市草桥社区刘奶奶在“智慧草桥”平台下单后不到两小时就收到了超市送来的粮油。据记者了解,为让社区居民生活更便捷,步行一刻钟内能解决居民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实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截至去年底,已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452个,覆盖87.5%的城市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及时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被居民群众誉为百姓生活的“幸福圈”。
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是北京市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而社会组织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居民在步行15分钟内享受的便捷服务,有很多是社会组织提供的。目前,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枢纽型”社会组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组织协调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一中心、多基地”社会组织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养老、社区能力建设、亲子沟通和妇女儿童关爱等方面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升。全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现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数千个项目、近3000个岗位。
安徽:党和政府的“好帮手”
“感谢政府,有了这2万元的公益金,我们的‘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拓展’公益创投项目建设就有了着落。”安徽省宿州市阳光天使公益助学中心负责人许春华领取《宿州市民政局2017年市福彩公益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 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项目协议书》时激动地说。近日,来自全市28家社会组织的公益创投项目顺利通过前期初评和最终评审,分别获得了最低2万元,最高11万元不等的创投公益金,用于项目的建设。
为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2017年,安徽省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取得了较快发展和巨大进步。截至去年底,全省各级经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共29707个,在扶贫济困、助学兴教等诸多领域成为党和政府的“好帮手”。部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社会组织走进贫困村,有效对接扶贫需求,送项目、送知识、送技术,助力脱贫致富。 2017年以来,仅省级社会组织已累计向贫困地区捐赠助学、助医、助困资金超过2亿元,结对帮扶贫困村达100余个,支持帮扶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或村办集体企业超过70家。(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