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引发的深思

  法治周刊讯 (通讯员 王新飞) 一条短信和一个验证码,一夜之间破财的人不是少数,相信有不少人收到过诈骗短信,短信说辞花样百出,但不变的是短信中的网址链接,往往是借助大众的好奇心及贪图小便宜的心态,乘虚而入。

  短信诈骗的案例很多很多。最近,在我们身边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两被告人谢XX、曾XX自2016年以来,利用伪基站设备,冒用中国工商银行95588的名义,在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哈密市等地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送短信,内容为积分已满,可以兑换大礼包,登陆网址可以兑换现金,在点击网址后卡上现金被刷走,通过让被害人登录短信中网站兑换现金的方式,骗取19名被害人共计9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诈骗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判处三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三年、四年不等的刑期。

  电信诈骗有多么的可怕,社会监管的不力和个人信息保密的漏洞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完全依赖于手机,然而信息安全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虽然公安部门联合各部门尽全力打击此犯罪行为,但是公民的防范意识有待于继续提高,在接到短信或电话时,应当核实对方正式身份,不要轻易点开短信内链接、不要按照对方要求进行转账汇款、网络交易等操作,务必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提供验证码,谨防被骗!

上一篇:叶城县法院:拓宽渠道助力信息宣传工作
下一篇:河北海警携手驻地高校庆“五四”青年节
公益视频>>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组织机构


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新闻出版大厦

京ICP备16057544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