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讯 据人民网 家住甘肃省庄浪县郑河乡的受援人丁某怎么也没想到,他一个外乡人在宁夏也能得到法律援助。丁某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某工地打工时受伤,多次前往固原和雇主协商赔偿均无果而返。无奈之下,他来到固原市法援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对丁某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快速办理各种手续,安排律师准备诉讼材料,该案很快在法院被立案。
固原市司法局局长马天峡告诉记者,丁某能得到快捷便利的法律援助,得益于固原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降低。2010年,固原市将经济状况高于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低于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5类人群纳入受援对象,解决了城市“夹心层”人员法律需求问题。2016年,固原市委印发《固原市创建“固原法律援助”品牌的实施方案》,将法律援助的条件和对象,民事、行政案件的援助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市法律援助覆盖面达到80%以上。对农民工、五保户、低保户、路途遥远且确实无法提供经济状况证明的外地人,免去审查经济困难条件流程,简化法律援助案件的申请、审批程序,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
不仅仅是固原市扩大受援人群,2016年3月,宁夏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将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侵害移民合法权益和婚姻关系解除等9种情况纳入法律援助的补充范围;对70岁以上且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员和军人军属、烈士、病故军人的遗属等4类情形的法律援助申请免于经济状况审查。进一步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的工作衔接,畅通刑事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切实履行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法律援助工作职责。试点开展为不服司法机关生效刑事裁判、决定的经济困难申诉人提供法律援助工作。
受援人群扩大离不开经费保障,宁夏法援中心积极争取自治区经费保障,定期向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法律援助工作及经费保障中的困难和问题,力求从源头上解决经费问题。协调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2017年,中央和自治区投入法律援助办案经费共计1670万元,全面保障了法律援助案件办理需求。同时,督促各地落实经费保障。司法厅厅长每年与司法局局长签订责任书,将各地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每季度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各地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同时,宁夏以保障法律援助质量为抓手,不断提高卷宗优秀率、受援人满意率和权益实现率。与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自治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及补贴管理办法》,建立以案定补、以质定补机制。同时,建立案件补贴每两年在原有基础上上浮20%的动态增长机制,调动社会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提高法律援助案件整体质量。全面部署实施法律援助“一卡通”工程。在社保卡中加载法律援助功能,实现社保卡系统与宁夏法律援助管理系统对接,对符合援助条件的人员不再要求提供身份证明、经济困难情况证明等材料,方便法律援助机构审核申请人的经济条件。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000余件,为42000余名受援人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66800余万元。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宁夏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沟通,争取公益岗位和志愿服务人员补充法律援助队伍。2015年以来,全区共招募34名大学生志愿者、6名“1+1”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于各法律援助中心。全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由2014年60人增加到目前100余人。同时,延伸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在区、地市、县(市、区)全部建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将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进一步纵向横向延伸,依托司法所在乡镇(街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城乡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同时在公安看守所、法院、检察院、监狱、戒毒所、驻地部队以及各级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法学院校、工业园区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了纵向“区、地市、县(市、区)有中心、乡镇(街道)有站、城乡社区有点”、横向覆盖各主要行业(部门)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525个。(记者 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