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侦破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每到凌晨,趁网站管理员下班,“黑客”便释放出木马病毒,大量窃取网站上的公民个人信息。

  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湖北省宜昌市当阳警方侦破的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的真实情节。借助“黑客”源头数据,该团伙两年时间内共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逾6亿条。

  今天(12月15日),宜昌警方公布了侦破此案的详情。

  购买信息从事股票咨询

  2016年5月16日,当阳市公安局玉阳派出所接到市民举报称:租住在玉阳辖区某单位院内的年轻女子田某(化姓)疑似在家从事诈骗活动。

  民警立即赶到田某家检查,发现田某家中雇佣了3名年轻女子,她们通过电话方式联系全国各地股民进行信息咨询业务。

  经初步询问,田某交代其自2015年9月至案发,多次在互联网上通过QQ联系涂某、吴某等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人,利用银行卡、支付宝转账,每次以300元至7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总计购买约9.3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

  借助购买的这些公民个人信息,田某等人向这些人群打电话推荐股票,非法获利万余元。

  鉴于田某的行为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当阳警方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开展调查。

  11名嫌疑人牟利超千万元

  通过田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交易记录,警方发现,田某只是最底层的犯罪嫌疑人,顺藤摸瓜,其众多上线——四川成都籍男子涂某和贵州籍男子吴某等人浮出水面。

  专班民警通过4个多月的摸排、侦查工作,辗转5省市,先后在当阳城区、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福建福州、浙江杭州、上海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共计11名。

  今年10月下旬,随着最后一名团伙成员落网,这个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团伙被捣毁。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案揪出“黑客”林某,抓获涉嫌特大电信诈骗案的在逃人员李某,扣押一大批涉案手机、笔记本电脑、U盘、电脑硬盘、银行卡等。

  警方初步查明,田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高达1000万余元。警方依法冻结涉案资金450万余元,并查扣两台涉案车辆,从犯罪嫌疑人涉案电子产品中提取非法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高达6亿多条。

  “黑客”入侵网站成信息来源

  该团伙核心成员阿金,曾因涉嫌诈骗犯罪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目前仍在潜逃。

  2015年初,阿金通过QQ结识浙江籍男子林某。得知林某是计算机高手后,阿金希望林某获取某网站的管理权限,将公民个人信息导出,并以1元1条信息的价格出售给他。两人一拍即合。

  林某趁凌晨网站管理员下班之际,利用木马程序侵入国内一家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导出该网站包含的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卖给阿金。

  林某几乎每天都会“出手”,不断窃取“新鲜资源”转卖。阿金转账给林某,两人长期合作。

  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阿金与女友肖某再加价出售给“二级代理商”杨某与“商家”李某,杨某加价再转手出售;杨某与其徒弟涂某二人又从吴某等4人手中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加价转手出售给“商家”田某,田某通过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中获利。

  警方初步查明,该团伙成员自2014年7月至案发,涉嫌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逾6亿条,非法获利逾千万元。

  成本低获利高形成产业链

  非法买卖公民信息为何如此猖獗?

  办案民警分析,主要原因是犯罪成本低、回报高。同时,联系通道便捷,嫌疑人均可在网上寻找“上下家”进行交易,每条信息价格从几分到几元不等,薄利多销,有的团伙一天能赚8万元“纯利润”。

  办案民警还透露,这起案件呈现“链条式”,即在网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嫌疑人有的相互交换信息、有的相互买卖信息、有的直接盗取信息,上、下线人员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同一数据可以卖给不同的下线。

  “从本案看,嫌疑人非法买卖、盗取了包括通信部门、银行、证券公司等多种数据,非法买卖的公民信息详细除了包括基本的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甚至还涵盖教育培训、低保、医疗等多种信息。”办案民警说。

  目前,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记者 刘志月)

上一篇:北京检方:对“e租宝”案提起公诉
下一篇:仇和受贿案一审宣判
公益视频>>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组织机构


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新闻出版大厦

京ICP备16057544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