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法院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奖

  法治周刊讯 (通讯员 闫晓溪 马世利) 在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法院荣获一个集体奖项、两个个人奖项。

  长期以来,德城区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致力于用法律为孩子们打造坚固的盔甲,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可以免受伤害,勇往直前!

  建载体,重预防, 普法平台搭起来。为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常态化,德城区法院筹建了占地200平方米的法制教育基地,采用青少年感兴趣、易接受的法制宣传画、动画等形式,不定期对辖区中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律常识、人身安全和感恩教育。同时,针对当前新媒体时代特点,先后开通了青少年维权热线、法制咨询电子邮箱,建成法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化技术平台,有效扩大了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走出去,请进来,法制教育动起来。组织法官采用入村、进校现场开庭的方式,审理青少年维权案件,以案说法,释法明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普法教育活动,以“大课堂、大报告、小课堂、小主题”的形式,举办“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向校园欺凌说no”、“致学生家庭一封信”等活动,结合审判实例,为青少年讲解权益保护、犯罪预防等法律知识,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同时,不定期组织庭审观摩,开展模拟法庭,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们在零距离感受法律的魅力。实行“法律副校长”制度,畅通法官与学生的交流途径,一对一进行法律辅导。为提高辅导能力,该院鼓励支持法官们学习心理学知识,目前已有两名法官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创机制,细帮教,刚柔手段并起来。专门设立少年审判庭,针对失足青少年,认真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探索出一条以庭前专访、圆桌审判、亲情陪护、庭后回访、前科消灭为主的刑事审判新路子,寓教于审,促其真诚悔罪。对被判5年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档案封存制度,减少前科影响,为失足未成年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对于涉青少年儿童的离婚、抚养、侵权案件,耐心细致地开展调解工作,用法理唤醒迷失方向的父母,用亲情粘合濒临破裂的家庭,争取把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对校园人身伤害事故类案件,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堵塞管理漏洞,消除青少年伤害隐患。

  联外援,成共治,多方力量聚起来。不断探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争取妇联、村委会、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帮助配合,充分发挥各联席单位的职能优势,确保涉青少年案件形成联动合力,让“联”字真正落到实处,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庭审前,积极联系未成年被告人所在村庄、社区、学校等,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具体情况,找出被告人的犯罪根源,并因人而异制作不同的感化方案;庭审中,积极邀请教育工作者担任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针对法定代理人及近亲属不到场的未成年犯罪案件,邀请“合适成年人”担任“临时家长”参与到诉讼中来,更好地进行沟通、疏导、帮教;判决后,积极联合家长、学校、团委等共同教育感化帮助未成年被告人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上一篇:古尔邦节前 董兆新走访慰问宗教人士
下一篇:垦利郝家司法所全面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公益视频>>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组织机构


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新闻出版大厦

京ICP备16057544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