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猇亭区:壮士断腕 推进化工产业“华丽变身”

   人民公益快讯 据中国发展网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千古宜昌,生态大市,如今是何模样?1月18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一行奔赴这座依长江而建的城市,采访调研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情况。

  据悉,作为首批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城市之一,宜昌市紧扣绿色发展主基调,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坚持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18日下午,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一行在此次采访调研的首站——宜昌市猇亭区就见证了一些宜昌传统化工企业的“华丽变身”。在猇亭区委宣传部部长许雯,猇亭区发展改革局局长李迎鑫,猇亭区经信局副局长曹红元,猇亭区农林水局副局长蒋家柱等当地领导陪同下,记者一行先后参观走访了位于该区的三新磷酸公司、生态湿地项目、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

  “猇亭区近年来不太‘消停’。”采访调研中,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了解到,作为宜昌城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2016年以来,猇亭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实施“关、停、并、转、搬”计划,坚定不移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顶住压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转型进行到底。”目前,猇亭区已关停沿江1公里范围内4家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

\

  猇亭区经信局副局长曹红元向中国发展网生态文明宣教中心主任段永刚介绍化工厂拆除情况(赵国法摄)

  据悉,三新磷酸公司是宜昌市第一批、猇亭区第一家关停淘汰的化工企业。2017年9月,按照沿江化工产业专项整治的要求,依法拆除窑法磷酸生产主体装置。“目前,正积极联系省联投推进资产盘活,实现转型发展。” 曹红元告诉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而在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按照循环产业链规划建设的“魔环”则让记者大开眼界。据介绍,这种“魔环”是通过园区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在每个环节和内部之间形成多路封闭式的循环,从而形成的各个主导产品环环相扣、环环生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

  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调研(赵国法摄)

  “园区众多循环链条中,一个最典型的循环,就是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绝大部分用于生产有机硅,有机硅副产的盐酸,又全部用于生产草甘膦。”兴发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略带自豪地对记者介绍说。

  据悉,园区这种完整的循环经济闭环,实现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努力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环保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粗化工到精细化工再到新材料,一直以来,兴发集团不断身体力行,实现着自身的产业升级与蜕变。”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办公室主任李文洪告诉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此外,生态湿地项目也是猇亭区规划实施的循环化改造项目之一。据介绍,该项目主要对猇亭污水处理厂(4万吨/天)处理后的中水再过滤、再处理,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周边的华润电力公司通过处理后,用于冷凝循环用水,大大节约了企业用水成本,提升了企业综合效益。”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

  猇亭区委宣传部部长许雯,猇亭区发展改革局局长李迎鑫陪同调研生态湿地项目(赵国法摄)

  与此同时,猇亭区高度重视长江岸线绿化工作,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指引,制定实施了“绿色猇亭三年行动计划”。据介绍,2018年,为深入推进全域生态复绿工作,打造绿色猇亭,猇亭区将投入3200万元,修复长江岸线5公里,造林复绿370亩,努力为宜昌绿色发展和转型跨越作出猇亭贡献。

上一篇:让灾害远离家园
下一篇:十堰保护“北方水井”水质:生态补偿缺口
公益视频>>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组织机构


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新闻出版大厦

京ICP备16057544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